盲人剪音------吉林残疾人就业有了这些新样态

2023-05-28

  “导入”“剪辑”“分割”……在吉林省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,盲人大学生赵子豪打开剪辑软件,鼠标移动到哪,机械音都会念出指令名称。半小时后,一段两分钟的音频粗剪完成。

  “这是省残联为我们安装的语音辅助系统,有了它,盲人也能独立完成后期剪辑。”三年前,声乐专业的赵子豪与4位盲人同学开始“声音”创业,通过广播剧配音、有声书阅读等,至今已收入一万余元。他们将自己称为“蜗牛”团队,“残疾人学习、就业、创业都要慢些、难些,可咱自食其力往上走的心气,不动摇。”

  浇水、捉虫、拔草……手脚并用,33岁的小志正在侍弄菜地,每拔出一根草,喉咙里发出“呼呼”声。“真棒!”一旁,松原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主任房宝林忙不迭表扬。

  不同于肢体残疾,小志是自闭症患者。“精神类残疾人想参与社会工作极其困难,近些年,在残联的帮助下,我们探索将康复治疗与辅助就业相结合。”房宝林说。

  2019年,松原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被纳入省级辅助性就业机构。“不离开中心,不影响治疗,不累好上手。”在残联的建议下,托养中心创造了室内保洁、自留地种养等20个残疾人就业机会,每人每月400元工资补贴。“现在,恢复相对良好、有意愿参与的残疾人都有活干。”房宝林告诉记者。

  临近中午,抱着新摘的蔬菜,小志走进厨房,洗菜剁块。“喜欢在这干活吗?”由于疾病,他讲话并不连贯,单词为主,伴着漫长停顿,“喜欢,我工资攒了1000多块。爸爸来看我,交给他了,他夸我出息。”接着,又发出“呼呼”声,“我做饭,香!”

  “‘呼呼’,是他高兴的意思。以前,小志不表达情绪,也极少说话,更别说搭理你这个陌生人了。”热气腾腾,油锅滋啦,房宝林补齐故事,“在治疗机构参与工作,不仅让精神类残疾人有收入,更是接触他人、获得认可的机会。这是工作,也是康复训练。”

  截至目前,吉林省残联累计认定60家省级辅助性就业机构。给予每个机构不超过20万元的扶持补助,用于完善基本设施、购置辅助器具等。同时,省、市各级残联还每月为就业残疾人提供工资补贴。

  近年来,吉林省多措并举,推动助残就业创业工作多元化、精细化、个性化。结合个体实际,组织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、入户式产业扶持、新业态岗位挖掘等多种项目,城镇与乡村同帮扶、培训与康复相结合,让更多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,不仅为其提供立身之本,更帮助这一群体打开心门、融入社会。

  截至去年年底,全省就业创业残疾人增长至18.9万人。